2024年12月19日上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以下简称“科促会”)组织召开了《城市高架桥风险实时分布式监测预警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统一意见研讨会。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运输量大幅度提高,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跨河桥梁和高架桥梁在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由于缺乏对桥梁的科学监测与管理,桥梁的健康状况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桥梁的突然倒塌与破坏造成人车坠毁的重大事故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交通安全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对桥梁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实时分布式监测预警技术就像高架桥的“健康卫士”,能够持续监测桥梁结构的状态。通过在桥体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可以精确检测到桥墩的倾斜、桥面的裂缝扩展等问题,从而有效避免因桥梁结构突然损坏而导致的车辆碰撞、坠落等重大事故。在突发情况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车辆碰撞等意外事件对高架桥造成损害时,实时监测系统可以第一时间感知并传递信息。传统的高架桥维护主要依赖定期检查,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遗漏一些隐蔽部位的损伤。而实时分布式监测预警技术可以实现对高架桥的全时段、全方位监测。通过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为维护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维护方案,进行预防性维护。还可以结合结构力学模型和材料性能分析,对高架桥的剩余寿命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实时分布式监测预警技术所获取的高架桥交通数据,如车流量、车速分布等,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了解高架桥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而优化交通流量控制策略,提高高架桥的通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可以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新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交通的长期发展。
来自百世通(浙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系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武理加固检测(武汉)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位负责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对此项标准高度重视,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工作组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低空经济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井龙先生;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工作组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低空经济分会副秘书长王娇女士等多位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低空经济分会副秘书长李崇峻先生主持会议并指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为此,我会通过积极推进科研机构的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科研机构数据文献等信息的传输、共享,提高科研效率,降低研发试验成本,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幅提升我国科研创新水平,为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另外,在编制标准的过程中大家要多参考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标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确保标准的专业性、准确性,提高其可接受度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最终标准的质量和有效性。
该团体标准分别由百世通(浙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专家牵头负责编制起草。历时数月,在全体起草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了标准计划预定的标准讨论稿的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会上,牵头起草单位百世通(浙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领导对标准的编制情况及进展作了详细介绍。起草组各有关单位的专家和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逐一对标准初稿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通过本次研讨会各有关代表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意见,为下一步标准内容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为形成高质量的征求意见稿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主持人对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各位代表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希望各编制组会后及时就各位专家、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整理,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吸纳先进技术和经验,集思广益,融会贯通,集众家之所长;力争尽快形成发布稿,早日将该标准推向市场,为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持。
我们在祝贺参编单位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欢迎各界同仁,上、中、下游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机关院校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参编联系人:王娇
联系电话:13366148618(同微信)